上观智库近期推出“智库问政”系列对话,聚焦上海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城市治理的新做法、新名词,邀请相关智库特聘专家及行政部门领导,进行深入解读。
8月份,恰逢上海市持续举办了5年的“政府开放月”,营商环境是各级政府聚焦的重要主题。近年来,上海上线了惠企政策服务“随申兑”平台,符合条件企业不用主动申请,就能享受相应的惠企政策服务。企业可以通过“随申兑”平台享受到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多,而且相关政策范围还在不断拓展。今天,我们邀请到相关专家,深入到“免申即享”政策的幕后,一起来聊聊这项政策的现状和未来。
本期嘉宾:
赵勇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高效能治理与政府治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,教授
杨立娟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处一级调研员
主持人:
张驰 解放日报上观智库高级研究员
企业在免申即享后台可以一键式处理相关惠企政策。张驰 摄
(本次访谈将分为上、下篇,以下为下篇主要内容摘要)
推进“随申兑”,希望各部门拿出更多诚意
主持人:在推进这个政策的过程中,有哪些困难?
杨立娟:这项工作其实就是自我革命。政府部门这么多年以来,都是按照原有的管理模式,发一个政策,企业看到之后就来申请。如果申请企业太多,政府可能要请专家评审、来打个分,等等。这些政策,怎么去把它更量化?包括专家评审的条件、规则,是不是也应该透明和公开?推进过程当中,其实难度还是蛮大的。
对于这些部门来说,换位思考一下,它们这么多年来,一直是那样做的;现在,等于把前面的企业申请由大数据去跑了,那么部门会有顾虑:到底谁来给我背书?我以后被审计怎么办?等等。我想说的是,各个部门都是对自身的改革跨出了一大步。
赵勇:我理解,可能有三大难点。第一个是理念上的,既有管理层的理念,也有一线工作人员的理念,有些人是不是能够适应这种变化?第二个就是体制机制上的,我们现在是通过一个平台,把各个部门的权力放在上面。第三个,就是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,我觉得都会存在一些比较难的地方。
主持人:我们前期做了一些调研驰盈配资,一些企业觉得相关政策的“含金量”还不太够。二位嘉宾怎么看?
杨立娟:这个“含金量”比较宽泛。我觉得,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。一种就是政策制定的条件看上去非常好,但是很少有企业够得着;还有就是,企业可能觉得补贴的资金量还不够。对于补贴资金量的问题,其实奖补或者资金扶持类政策,是政府对企业的一种奖励或者引导,不可能企业的市场经营行为,都是由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投入的。
还有一种“含金量”,是指政策发布了,但企业没有感觉到,也就是我们讲的“可感、可及、可预期”,没有做好。这其实是我们“免申即享”最重要的一个改革方向。现在可能存在的问题是:“可感”,这个政策企业要能够感觉到,至少能看到,但企业连看都没看到;“可及”,就是企业能够拿到,但企业也没拿到;“可预期”,就是企业知道这个政策的要求和条件后,只要一对照,企业就能明确可以申请得到,而不是脚踩西瓜皮。
赵勇:我们现在正在推进“随申兑”的过程当中,还是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多拿出一些诚意来,现在力推的是让各个政府部门,都要去找到本部门政策“免申即享”的可能性。
我觉得对企业而言,所谓的“含金量”,一方面是它对政府部门的期待,另一方面,我们还需要有对比。比如说上海对比深圳、北京、杭州,做一下历史的对比、其他城市的对比。所以这个工作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,在对比当中,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。最后一点,我觉得“免申即享”,要更多地做“雪中送炭”,而不仅仅是“锦上添花”。
主持人:本身小微企业在惠企政策方面的感受度,肯定也是不如大企业的。现在通过“随申兑”的平台,和“免申即享”的政策,是不是可以让小微企业能够更多地去享受到惠企政策,在上海有更好的扎根感和生长感?
杨立娟:您说的太对了。“免申即享”就是希望能惠及更多的中小微企业,节省它们的申报成本,和了解政策、获得政策的成本。
不仅帮助企业享受政策,还要帮助政府制定政策
主持人:“随申兑”平台还有哪些功能?
杨立娟:我们“随申兑”平台还有几个特别好的功能。
一个是“政策计算器”,企业可以把一些基本的情况填上去,我们可以自动算出来跟它可能相关的惠企政策。
这个时候,如果企业对这些政策还想更做进一步的了解的话,针对申请类而非“免申即享”类的政策,我们还有一个“政策体检”。企业点进去这个政策之后,它有更详细的多轮对话,问你的人员数量、研发投入占比等等,填上去之后,会算出来一个匹配度。匹配度高的,企业就可以申请;如果匹配度很低,已经明确一些条件企业不满足,那企业也不用费劲去申请了。这是一个精准服务。
我们还提供一个服务,企业的法人可以登录进去查看名下企业的“红利账单”,有什么资质荣誉、扶持资金等等,他都能看到。
赵勇:后端其实还有一个“演算器”,就是实施这个政策以后、政府财政需要付出多少,也是要有一个预算的。
杨立娟:对,“演算器”是给我们制定政策的部门用的。“演算器”可以按照财政的预算资金,去匹配一下这个政策的申请条件,然后看看符合条件的企业数量,如果数量超出了预算的范围,它可以再调整申请条件。最后,有关部门可以把测算出来的条件,直接写在文件里。那么这个文件本身,就可以“免申即享”了,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。
主持人:所以“随申兑”平台还可以给政策制定者提供很重要的参考。
杨立娟:“随申兑”平台上,已经有好几个新出的惠企政策,就是按照“演算器”演算好了之后的申请条件,写的政策文件。
赵勇:也许在将来,政策出台之前,首先要演算一下,然后才能放到平台上。如果那样的话,这个政策制定流程,对政府部门而言,也是一个很大的改变。
“免申即享”,让每个企业都成为“VIP”
主持人:“免申即享”下一步还要做什么?未来的目标是什么?
杨立娟:大概有三个方面的计划。一个,我们希望政策覆盖面能进一步拓展,国家、市、区三级的政策都能进入这个平台上。
第二个,我们“随申兑”平台不仅在推“免申即享”,还在推“直达快享”。有一类政策,不能够实现“免申即享”,比如说项目运行情况、技术改造成效等,确实很难凭数据直接去找到企业,仍然需要专家评审。对于这一类政策,我们要做的是“直达快享”,就是从政策的申报通知发出去之后,到企业享受到政策,企业的感受要非常便利,而且拿到资金的速度要快。
第三个,还要做一个政策的绩效评价。也就是说,这个政策出来之后,所覆盖的这些企业,后续要跟踪它们的发展状况、政策效果,看看政策是不是还需要完善和调整。
赵勇:“免申即享”,我认为是要让每个企业都成为“VIP”。
所谓每个企业成为“VIP”,V是Value,就是价值。所谓的价值,就是把困难和复杂留给政府部门,把简单和便利留给企业。这个是我觉得“免申即享”最具革命性变革的一点。I是Information,就是我们的改革是以数据贯穿始终的,通过体制性的变化,通过信息化的革命,牵头部门、配合部门整体来一起推进。P是People,以人民为中心、以企业为中心来做这个事,实现“可感、可及、可预期”,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,让每个企业都能感受到在上海没有难办的事,能够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。
节目总策划:赵勇
本期编导:张驰
本期剪辑:张驰
设计:狄斐
(实习生王馨雨对本期节目制作亦有贡献)驰盈配资
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